滿江紅的健檢報告!經常引起恐慌。家庭醫師謝羽翔則要大家不要過度驚慌,「紅字不代表一定『生病』」;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自衛福部推出「健康存摺」後,「檢驗(查)結果資料」、「影像或病理檢驗(查)報告資料」及「出院病歷摘要」供民眾自行下載,再加上不少智慧穿戴式載具問世,一般民眾對檢驗數據已不再陌生。家庭醫師謝羽翔則要大家看到健檢紅字,不要過度驚慌,「紅字不代表一定『生病』」。
謝羽翔在臉書粉專「大小謝醫師的家庭健康學 」發文指出,報告上的紅字,其實是身體對你發出的「早期提醒」。
掌握以下原則
●看趨勢,不看單次:比起一次紅字,更該關注「幾年來是否越來越偏離正常值」。
●配合醫師判讀:有些紅字其實因年齡、性別、生理週期等會有誤差,並非全然危險。
●定期追蹤與調整:調整飲食、睡眠、運動甚至壓力管理,都是回歸正常的關鍵。
謝羽翔說,健檢報告常見的項目,有血壓、血糖、膽固醇,還有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肪,甚至有人會加碼再做癌症指標。
紅字警示
●血壓、血糖、膽固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慢性病前兆,紅字可能代表代謝出現問題,特別需留意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色素)等長期指標。
●肝功能(GOT、GPT、γ-GT):紅字可能與脂肪肝、飲酒、用藥或 病毒性肝炎有關。長期飲食無控制、外食族群容易出現異常的項目。
●腎功能(肌酸酐、尿素氮、eGFR):異常可能與長期血壓、糖尿病控制 不良相關,也會影響尿液濃縮與排毒能力。
●血脂肪(總膽固醇、HDL、LDL、三酸甘油脂):LDL偏高或HDL偏低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是現代人常見的警訊。
●癌症指標(如CEA、AFP、PSA等):不一定是癌,但若異常需結合其他檢查評估,切勿自行解讀後過度焦慮或忽略!
在社群平台上也有一些人,拿著自律神經自費健檢報告,非常憂心來詢問醫師,也就是「心律變異率」(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利用幾分鐘的心率變化,去推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性。身心科醫師王耀霆直接回應,若真的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找有經驗的醫師幫你評估就行,不要再花錢做檢查。王耀霆解釋,自律神經失調也不是一個病,只是身體發出的一個警訊,處理好藏在背後的原因,症狀自然會消失。
謝羽翔再次強調,看到健檢紅字別太恐慌,學著看懂報告,才是關鍵!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