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暴又來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電磁敏感體質還是要小心。圖為2024年磁暴影響時產生的北極光。(法新社)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磁暴又要橫掃地球24小時!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來自科學研究的警訊:強烈地磁風暴如何影響我們的心臟、睡眠與情緒;台北天文氣象站主任蔡宇明預估,這次磁暴的強度不如去(2024)年,因此民眾不用過度擔憂
據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說明,磁暴事件恰好達到中度等級標準,磁緯50度的地區,如美國、阿拉斯加交界,以及歐洲的北歐、英國等區域,有機會看到極光;至於影響方面,則可能衝擊電網及衛星,對於通訊的影響相對有限,且民眾日常使用的藍牙、WiFi等,因為波長不同,不會有任何異常;蔡宇明說明,這次磁暴事件可能短暫達到中度磁暴等級。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分享,過去十年,來自芬蘭、俄羅斯、美國、日本的研究團隊相繼證實:強烈的地磁擾動會干擾人體的自律神經、心血管系統與睡眠節律。這不只是科學假說,而是經由心率變異性變化追蹤、長期追蹤統計分析與電生理觀察等方式,層層驗證的科學結果。
張家銘表示,若您今(2)日發現自己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出現心悸感,不用太驚訝。根據系統性文獻回顧已確認,在強烈地磁風暴期間,心肌梗塞、急性冠心症與中風的發生風險,平均提高了25%至60%。
他解釋,原因來自磁場擾動會干擾我們的交感神經,導致血壓上升、心跳不規則,尤其對已有高血壓、心律不整或動脈硬化的族群,更是一種隱形威脅。這不是個案經驗,而是從超過6項大型國際研究中統計出來的結論。
磁場擾動 部分族群很敏感
此外,研究指出,這類族群對極低頻磁場(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 ELF-MFs)反應特別明顯。他們在磁場擾動時會出現:
●頭暈、頭痛
●胸悶、心悸
●失眠、夢多、睡眠中斷
●情緒波動大、思緒混亂
張家銘認為,這些症狀在電生理學與心理生理研究中都有被記錄下來,不只是「體質敏感」而已,而是可以被測量、追蹤的生理現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