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圖、文/桃園電子報

台灣護照目前可免簽進入141個國家與地區,全球排名第33名,讓國人「玩遍天下」不再是夢。旅遊自由度提高的同時,突發醫療危機風險也隨之增加。從腸胃不適、感冒外傷到重大意外或急性病變,皆可能在異地威脅生命安全。投入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運營逾23年的聯新國際醫院院長許詩典指出,出國前不僅要備妥自身所需的相關藥物,更應投保足額旅遊險,建議規劃納入國際醫療轉送保障,才能真正安心出行。

聯新國際醫院院長許詩典提醒做好健康規劃,才能在意外來臨時,爭取黃金治療時間。(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若國人在海外遇到重大醫療事故,許詩典建議,應立即啟動三項關鍵聯繫,第一步應立即聯繫外交部24小時緊急聯絡中心(+886-800-085-095),由駐外館處協助取得當地醫療及轉送資訊;第二步可通知國內保險公司,尋求協助以保險分攤部分費用;第三步可同步諮詢桃機醫療中心,協助規劃最合適的返國途徑。透過三方聯動整合資源,爭取黃金救援時間,降低病患與家屬的壓力與風險。

國際醫療轉送服務的核心精神,不僅在於準確與快速,更仰賴各專業團隊間的默契合作。(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國際醫療轉送服務的核心精神,不僅在於準確與快速,更仰賴各專業團隊間的默契合作。(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航空醫學與一般臨床醫療不同,三萬英呎高空環境下的艙壓變化,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許詩典提醒,近期曾接受過眼科、鼻腔、內視鏡及腹腔鏡等手術者以及心肌梗塞、腦中風患者,在術後1至2周內都不宜搭機,尤其是像慢性阻塞性肺病這類患者,更可能因為艙壓導致缺氧危及生命,因此必須由專業醫療團隊進行評估與安排緩衝期,以確保飛行安全。

國際醫療轉送方案須依病情量身設計。(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國際醫療轉送方案須依病情量身設計。(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許詩典說,國際醫療轉送方案須依病情量身設計,醫療團隊會先進行現場或視訊評估,並提出轉送建議。若使用民航機,須至少提前48小時向航空公司申請,並提交病歷、適航診斷書;必要時申請擔架座位,需加訂六個座位,並安排家屬與醫護人員同行。若需攜帶如攜帶式氧氣濃縮機「一般俗稱製氧機」、呼吸器等電子醫療設備,則須符合FAA飛安認證才能登機使用。病情危急者,則可選擇動用醫療專機,由醫護人員全程護送,攜帶急救藥品與設備,大幅縮短返國時間,提升安全性。

國際醫療轉送服務護送過程。(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國際醫療轉送服務護送過程。(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國際醫療轉送服務的核心精神,不僅在於準確與快速,更仰賴各專業團隊間的默契合作。許詩典談到,一位約45歲的香港旅客,曾在桃園國際機場證照查驗櫃台昏倒,出現心肺停止與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因發生地點鄰近機場醫療中心,醫護人員得以盡速搶救並後送至聯新國際醫院ICU治療,在成功移除呼吸器及葉克膜後,隨即透過國際醫療轉送並出動醫療小組護送返港治療,半年後該名旅客親自抵台向當時救治他的醫護人員致謝,不僅展現生命的奇蹟,更凸顯跨境醫療合作為病患爭取寶貴生機的重要性。

許詩典提醒,國人出國前務必備妥三項健康要件,首先是「英文診斷書」,若有特殊疾病,應向醫師索取英文診斷書,避免因語言障礙延誤治療;再來是「慢性病藥物」,隨身攜帶足量個人慢性病藥物,並清楚標示藥品名稱與劑量;最後是「旅遊平安保險」,投保涵蓋「緊急醫療轉送」的旅平險,更能為突發狀況預留保障。

許詩典提到,旅程再精彩,也別忘了「健康規劃」始終是最重要的行前功課。國際醫療轉送不只是後援,更是旅人生命的保險線。唯有事前周全準備,才能在意外來臨時,為緊急返國治療爭取黃金時間。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出國前備妥這3樣東西!聯新國際醫院:為突發疾病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謝惠翔醫師返鄉服務 金寧衛生所醫療量能再升級


發布日期:


記者:

蔡麗玉/金寧報導。


點閱率:29


金寧鄉長喜迎謝惠翔醫師(右)加入金寧衛生所。(公所提供)


金寧鄉衛生所近年持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即日起由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具兒科專科醫師資格的謝惠翔醫師,正式加入金寧鄉衛生所,成為常駐醫師之一。未來,他將與同仁攜手守護金寧鄉親的健康,提升地方基層醫療服務的量能與品質。
謝惠翔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曾任林口長庚兒科住院醫師及兒童肝膽胃腸科總醫師,專長涵蓋一般兒科、兒童消化與營養、兒童腹部超音波、小兒預防接種,以及成人慢性病整合照護與轉介。此次返鄉服務,是個人的職涯選擇,展現醫者回饋鄉里的初心與使命。
金寧鄉長楊忠俊表示,金寧衛生所有謝惠翔醫師的加入,讓衛生所擁有兩位醫師常駐,大幅提升醫療量能,讓金寧鄉親享有更完整的健康守護。他強調,基層衛生所肩負預防醫學、急性疾病處理及慢性病管理等多重角色,醫師人力的補強,將能大幅減輕民眾舟車勞頓的負擔,「讓鄉親看病不必遠行,健康就在身邊」。
除了一般門診與兒科照護外,謝醫師的加入,對金寧鄉的公共衛生推廣別具意義。兒童健康向來是家庭與社會關注的重點,從嬰幼兒疫苗接種、常見疾病診斷,到學齡期的成長評估與營養指導,都需要專業醫師的把關。謝醫師過去在兒童消化與營養方面的經驗,正好呼應了當前基層醫療對兒童健康促進的迫切需求。
謝惠翔醫師表示,選擇返鄉服務,是希望能將過去在大型醫學中心累積的專業經驗,應用於基層,讓鄉親能享受到同樣標準的照護品質。他強調,兒科醫師的責任不只是治療疾病,更是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的陪伴者。他希望透過專業診斷與衛教,讓家長安心,並提升整體社區的健康意識。
此次謝惠翔醫師的加入,象徵地方基層醫療能量的提升,更凸顯年輕專業人才返鄉服務的價值。
隨著醫療與公共衛生網絡逐步健全,金寧鄉的健康守護版圖將更加穩固,鄉親能在家門口就享有完整、貼心且專業的醫療服務。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新醫院結合廟埕文化推動在地失智友善場域,讓信仰空間成為社區居民熟悉、安心的健康促進據點。(營新醫院提供)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9月國際失智症月,營新醫院結合廟埕文化推動在地失智友善場域,以「深化信仰場域」為核心,讓信仰空間成為社區居民熟悉、安心的健康促進據點。

失智症推廣宣導活動今日在鹽水月港武廟舉辦,透過「文化與健康」跨域結合,呈現營新醫院今年推動的失智友善成果,聚焦鹽水大眾廟、新營大將公廟、新營真武殿與鹽水月港武廟等4間合作廟宇,展出友善標示優化、簽署合作、文化互動等內容。其中,鹽水月港武廟作為示範點,優化後的廁所標示簡潔明確,協助長者與失智者正確辨識,避免混淆,成為南市文化信仰場域中具代表性的友善案例。

活動內容從廟埕空間延伸至社區日常,結合鹽水蜂炮等在地特色與健康教育,並展示長者創作作品,創造世代共享的參與感與社區認同。現場同時規劃闖關遊戲、失智認知宣導、交通安全及走失預防服務,邀請警察局、監理站與在地商家共同參與,串聯社區支持網絡。

南市衛生局科長黃芷玲指出,透過在地文化連結長者生命經驗,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不僅能拉近居民與失智議題的距離,更能促進社區共融與共老。

南市高齡人口已逾34萬人,鹽水、新營區推估約有1700位失智人口,失智議題亟需社會共同關注。營新醫院表示,自2022年起攜手衛生局推動失智友善計畫,持續整合醫療、宗教與社區資源,4年來以文化信仰場域為基礎,深化在地照護與友善實踐。

9月國際失智症月,營新醫院結合廟埕文化推動在地失智友善場域,以「深化信仰場域」為核心,讓信仰空間成為社區居民熟悉、安心的健康促進據點。(營新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從反應式走向預測式:診斷的革新

傳統診斷,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診斷 1.0」,主要聚焦於對已出現症狀的疾病進行檢測和確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疾病更深入的理解,醫療界正朝向「診斷 2.0」邁進,這是一種更具預測性、預防性和個人化的診斷模式。診斷 2.0 不僅旨在識別現有疾病,更著重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風險,並根據個人特點提供量身定制的預防和治療策略。

診斷 2.0 的核心原則

診斷 2.0 建立在幾個核心原則之上:

數據驅動: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整合

診斷 2.0 強調數據的重要性。透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生物數據,例如基因組數據、蛋白質組數據、代謝組數據、影像數據以及病歷資料等,結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可以識別出疾病的早期徵兆、預測疾病發展軌跡,並開發更精準的診斷工具。例如,利用深度學習分析醫學影像,可以比傳統方法更快速、更準確地檢測出腫瘤等病灶。

預測與預防:從「治病」到「防病」

診斷 2.0 的核心目標是從被動的「治病」轉向主動的「防病」。透過分析個體的風險因素,例如基因、生活方式、環境暴露等,可以預測個體罹患特定疾病的可能性,並據此制定個人化的預防策略,例如改變生活方式、定期篩檢、早期介入等,以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或延緩疾病的進程。

個人化醫療:量身定制的診斷與治療

診斷 2.0 強調個體差異的重要性。每個人的基因、生活方式、環境暴露以及對治療的反應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據個體特點制定個人化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例如,基因檢測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患者對特定藥物的反應,從而選擇最有效的藥物和劑量,避免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

整合式診斷:多維度數據的整合分析

診斷 2.0 並非單一技術或方法的應用,而是整合多種診斷技術和數據,例如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影像學、病理學等,進行全面的分析,以獲得更完整、更準確的診斷結果。例如,結合基因檢測和影像學檢查,可以更精確地診斷癌症的類型和分期,並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

液態活檢:非侵入性的診斷新工具液態活檢是一種新興的診斷技術,透過分析血液、尿液等體液中的生物標誌物,例如循環腫瘤 DNA (ctDNA)、循環腫瘤細胞 (CTC) 等,可以實現對疾病的早期診斷、監測疾病進展、評估治療效果等。液態活檢具有非侵入性、便捷性等優點,被認為是診斷 2.0 的重要組成部分。

診斷 2.0 的應用與挑戰

診斷 2.0 已在許多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例如:

  • 腫瘤學:早期癌症篩查、個體化治療方案制定、治療反應監測
  • 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早期診斷、預後預測
  • 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診斷、疾病進程監測、新藥研發
  • 傳染病:快速診斷、藥物敏感性檢測、疫情監控

儘管診斷 2.0 充滿希望,但也面臨一些挑戰:

  • 數據隱私與安全:如何保障患者的數據隱私和安全是一個重要的倫理和法律問題。* 技術成本:一些先進的診斷技術成本較高,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 數據標準化:不同來源的數據格式和標準不一致,增加了數據整合和分析的難度。
  • 人才培養:需要培養更多具備數據分析和解讀能力的專業人才。

展望未來:診斷 2.0 引領醫療變革

診斷 2.0 代表了醫療診斷的未來發展方向。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數據的積累,診斷 2.0 將在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最終實現精準醫療的目標,為人類健康帶來福祉。儘管挑戰重重,但診斷 2.0 的發展勢不可擋,它將引領醫療領域的變革, usher in a new era of predictive, preventive,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診斷 2.0 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疾病的認知和應對方式,為人類創造更健康、更美好的未來。

我的觀點

我認為診斷 2.0 的發展是醫療領域的重大進步,它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疾病的理解和應對方式。雖然目前仍面臨一些挑戰,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相關政策的完善,這些挑戰終將被克服。診斷 2.0 的廣泛應用將有助於提高疾病的診斷率和治癒率,降低醫療成本,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最終實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療模式。 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診斷 2.0 將為人類健康帶來巨大的福祉,開啟醫療新時代。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September 3,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加三嘻行動哇 Yipee! 成為好友」

FacebookYoutubeTwitterInstagramTelegramLine

在數位轉型與 AI 技術加速推動醫療革新的時代,印尼逐漸被視為東南亞醫療數位化的核心國家。InterSystems 於雅加達舉辦的 2025 亞洲醫療高峰會,吸引超過 200 位來自政府、醫療與科技領域的區域與本地領袖齊聚一堂,聚焦如何透過資料整合與 AI 應用,推動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服務。

印尼崛起為數位醫療燈塔

印尼醫療系統的快速發展,來自衛生部主導的數位轉型計畫,以及對 可信且可互通的醫療資料AI 驅動系統 的需求。InterSystems 創辦人 Terry Ragon 指出,東南亞正站在 AI 應用的前沿,醫療創新正從基礎設施到臨床應用全面展開。

不過,產業仍面臨挑戰,包括:系統碎片化、醫療人員數位素養不均、公眾對資料隱私與安全的疑慮等,InterSystems 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Luciano Brustia 認為,印尼的進展不僅是本國成就,也將帶動周邊國家加速跟進。

從電子病歷到資料共用:技術實際落地

此次高峰會重點展示了 InterSystems IRIS for Health 平台,能讓不同醫療系統間的資料「說同一種語言」,無須替換既有系統就能支援 AI 與大數據分析。

基於這個平台的 TrakCare 電子病歷系統,已在印尼多家醫院與實驗室落地使用,包括:Prodia、EMC Healthcare、Tzu Chi Hospital、EKA Hospital、Pondok Indah Group、Asia One Healthcare、Bali International Hospital。

這些合作案例涵蓋從國家實驗室網絡到私立醫院,呼應印尼政府「病患為中心」的醫療願景。

其中,EMC Healthcare 成為亞洲首家導入新推出 Intellicare AI 電子病歷 的醫院,結合 AI 協助醫師節省時間、提升診斷效率。

峇里島醫療經濟特區成焦點

來自 Bali International Hospital 的營運長 Noel Yeo 博士在會上分享,醫院落腳於薩努爾醫療經濟特區後,透過數位病歷與即時資料整合,提升醫療服務水準,為當地醫療帶來新典範。

高峰會也進行了現場示範,包括:AI 輔助顧問與病患洞察、AI 虛擬助手協助臨床日常任務、健康生態系統中跨院所的即時資料共用

這些應用展示了如何彌合「政策願景與臨床現實」之間的落差。

數位醫療成熟度不斷提升

活動最後,InterSystems 表揚了多家在 HIMSS 電子病歷採用模型 (EMRAM) 中獲得 6 或 7 級認證的機構,包括:印尼 Pondok Indah Hospital Group(三家院所皆達到 7 級)、印尼 EMC Grha Kedoya(達到 6 級)、馬來西亞國家心臟研究所(全國首家達到 6 級的醫院)

這些成就標誌著區域醫療數位成熟度正逐步提升。

未來,AI 與人本醫療並進

會議代表一致認為,安全的資料整合與 AI 系統應用能有效減少醫護工作負擔,加快診斷速度,並增進病患參與與照護結果。

同時,專家也提醒,未來發展必須兼顧:技術創新與倫理 AI 的平衡、資料安全與透明治理、以人為本的醫療核心價值。

印尼的經驗正在為東南亞樹立新標竿,展現了政府願景、產業合作與全球連結如何共同推動數位醫療生態的進化。

圖片及資料來源:美國商業資訊、InterSystems





好友人數

大家對網站文章上的一個讚、+1及轉分享,都是對我們的最好的鼓勵及繼續下去的原動力,請大家不要吝嗇。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執業環境惡化、薪資不足,釀醫療人員出走危機。六大醫療工會昨天聯合聲明,行政院宣布軍公教明年不調薪,等同預告醫院基層人員明年也沒有加薪空間,將加速醫院人力流向診所及醫美產業。另外,五大醫事團體舉辦「失控夜班電影之夜」包場活動,要求政府在政策與預算上做出改變,否則醫療體系失控就在眼前。


衛福部長石崇良本月上任,醫療工會與醫事團體紛紛提出訴求,呼籲新任團隊提出具體對策,扭轉人力流失。衛福部則回應,有關醫療工會的倡議與議題,為能了解與重視,已請業務單位與工會聯繫會面中,當面溝通,共同處理。






六大醫療工會,包括台大、台大癌醫、成大、台北榮總、新光與振興醫院,工會強調,公立醫院背負龐大醫療重擔,第一線醫護及各職類人員在人力極度短缺下,消化海量來診民眾、急重難罕的嚴峻病況,還有臨床學術研究及照護衛教等繁重業務,不調薪相當打擊士氣。公立醫院明年不調薪,連帶消緩私立醫院加薪競爭留才的市場動態。


電影「失控夜班」描繪瑞士夜班護理師,在資源不足下面臨極端壓力。包括台灣醫管學會、醫院協會、醫師公會全聯會、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及私立醫療院所協會,五大團體昨天舉辦「失控夜班電影之夜」包場放映活動。醫管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病患爆滿、人力短缺、醫護身心崩潰,已不只是電影情節,而是台灣醫療現場寫照。


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馬淑清說,護病比入法,提升護理人員薪資待遇,才能讓護理師回流醫院。工會也說,賴清德總統於二○二四年競選時承諾,「兩年內將三班護病比入法」,時至今日,入法時程遙遙無期。護理人力留任採取金援挹注,但醫檢師、放射師、呼吸治療師等卻遭受差別待遇。


馬淑清指出,護病比明確入法,建立最低安全人力標準,才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惡性循環。洪子仁強調,今年健保總額比去年增加七一二億元,應優先處理急重難症支付標準,如小兒外科、胸腔科、感染科等,提升醫院住院部門戰力,否則「醫療體系的失控,將是全民的代價。」

塔巴颱風今將生成對台影響曝 吳德榮:今酷熱飆38度 明起慎防劇烈天氣

今天各地晴朗,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北部酷熱,最高氣溫達3…

運安會報告:楊梅休息站 道路設計釀車禍

國道一號楊梅休息站啟用後車禍不斷,今年初更發生電動車自撞分隔島事故,釀四死四傷,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近日公布該起事故的…

人力流失 6醫療工會盼加薪

執業環境惡化、薪資不足,釀醫療人員出走危機。六大醫療工會昨天聯合聲明,行政院宣布軍公教明年不調薪,等同預告醫院基層人員明…

百年森鐵太平山蹦蹦車 10月全線復駛

宜蘭縣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蹦蹦車因去年風災重創,歷經1年多搶修工程,下月1日恢復全線通車,票價為全票180元,3歲至1…

沒空只能晚上慢跑? 專家警告夜晚戶外運動恐更傷身

現在人重視養生,除了飲食注重均衡營養之外,也會透過運動來讓自己身強體壯。有一名女網友表示最近因為健康亮紅燈,所以想抽空去慢跑,增強抵抗力,因此她想問大家平時運動的時間和地點?

不只服藥要注意!營養師警告中秋嗑柚子「6種人要當心」

再過一個月就要過中秋,香甜多汁的文旦柚正當季,是許多人應景必吃的水果。不過營養師高敏敏今(5日)在臉書發文提醒,雖然柚子營養滿分,但不只服藥者要注意,共有6類族群在吃柚子時要格外小心。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