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記者 王苡蘋╱高雄 報導】為響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推動的「今年超了沒?全民腹部超音波檢查」公益行動,義大醫療於2025年7月20日集結體系醫院專業團隊,在義大醫療燕巢院區分大昌院區兩地同步舉辦大型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共同為400位年滿40歲的民眾提供免費檢查服務,呼籲全民重視肝病防治,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本次活動動員義大醫院、義大大昌醫院與義大癌治療醫院的肝膽腸胃專科權威參與,包括戴啟明部長、陳子皓醫師、徐銘宏醫師、蕭博仁醫師、洪國棟醫師、林詮斌醫師、曾子寧醫師等多位資深醫師,親自操刀為民眾進行超音波掃描,以實際行動投入全民保肝的行列。

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熱烈開跑 義大醫療集結專家守護國人肝臟健康

腹部超音波檢查是一項簡單、快速、無痛且無輻射風險的利器,能有效揪出肝癌、脂肪肝、肝囊腫、膽結石等常見腹部異常。義大醫療也提醒,肝臟被稱為「沉默器官」,早期肝病常無症狀,一旦出現異常感受往往已進入晚期,錯失治療黃金期。因此,特別呼籲40歲以上民眾,或有肝病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等高風險族群,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義大醫療近年積極參與各項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活動,此次響應肝基會號召,為期望消滅「國病」肝癌盡一份心力。活動當日場面熱絡,不少民眾一早就到場排隊,並紛紛表示感謝醫師耐心講解與專業服務。現場也結合衛教宣導,提供民眾肝病防治知識與健康諮詢,進一步強化自我健康意識。

義大醫院內科部戴啟明部長表示,未來將持續與基金會及各界合作,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健康理念,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疾病,守護國人肝臟健康,讓「肝病不再是國病」成為全民共同目標。

本次義大醫療體系醫院共370人參加,其中篩檢結果顯示,正常結果:71位,占19.2 %;異常發現:299位,占 80.8 %。義大醫療也藉此機會再次強調:「肝臟健康不能靠感覺,定期檢查才是關鍵!」。(圖︰義大醫院提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黃俊育 / 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19)日上午前往桃園區,出席「敏盛醫療50週年」慶祝活動時表示,感謝敏盛醫院50年來與桃市府攜手推動在地醫療發展,作為市民健康的堅實後盾,近年更積極投入資源,協助市府推動擴大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計畫,進一步守護市民健康。

張善政強調,照顧市民健康為政策推動第一要務。市府自112年起推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每年約有2萬至2萬5千人受益,是國內地方政府規模最大的篩檢計畫之一,不但有敏盛醫院等在地醫療團隊協助執行篩檢,更有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提供專業協助,分析檢測資料,助市府更科學的擬定公共衛生政策,同時提升國際學術價值。

慶祝敏盛醫療50載 張善政肯定醫院長期投入 深化與市府合作守護市民

▲大合照。(圖/桃園市新聞處 提供)

張善政特別頒發「傑出市民證」予敏盛醫療體系總裁楊敏盛,並指出這是他上任以來頒出的第一張傑出市民證,肯定楊總裁長年投入在地醫療發展。

衛生局表示,敏盛綜合醫院自民國65年由楊敏盛醫師創立以來,始終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深耕在地、精進醫療服務,從心血管、癌症、糖尿病、乳房醫學等專科領域持續發展,並積極導入微創手術與再生醫學等創新技術,逐步建構完整的大健康生態系,不僅提升整體醫療品質,也更貼近市民多元且日益精緻的醫療需求。

推薦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大紀元2025年07月19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Lawrence Wilson報導/陳霆編譯)美國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簡稱CMS)週四(7月17日)宣布,有數百萬人同時在多個州加入政府醫療保健計劃,或同時註冊了多種計劃,使納稅人每年因此蒙受約140億美元的損失。

該公告是針對2024年「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兒童健康保險計劃」(CHIP)及「平價醫療法案交易平台」(Affordable Care Act Exchange)註冊數據進行分析後發布的。

調查發現,2024年約有120萬人同時在兩個(或以上)州註冊了Medicaid或CHIP;另有160萬人在註冊了Medicaid或CHIP的同時,也參加了有補貼的Exchange計劃。

這些「重複參保者」總數約為280萬人。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小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聲明中表示:「在川普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不再容忍以我們最弱勢公民為代價的浪費、欺詐與濫用行為。」

重複登記會造成資金浪費,卻無法為患者提供額外的醫療照護。

約75%的Medicaid投保人,以及更高比例的Exchange投保人,都加入了「管理式醫療計劃」(Managed Care Plans)。在此制度下,政府每月向保險公司支付一筆固定費用,為受保人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若出現重複登記,政府將為同一人支付兩份保費。

有些Medicaid投保人在搬遷至另一州後,註冊了當地的Medicaid,卻忘記通知原州取消,因此無意中造成重複登記。

也有些情況是,當某些投保人收入增加後,已不符合Medicaid資格,改參加了Exchange保險,但未取消原本的Medicaid註冊。

聯邦規定要求每半年核查一次數據,以剔除重複註冊。但在COVID-19疫情期間,為避免民眾失去醫療保險,這項核查暫停執行。

CMS主任、梅赫梅特‧奧茲醫生(Dr. Mehmet Oz)表示,該機構將恢復定期且徹底的註冊資料審查。

奧茲說:「這正是我們當初在《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中,力爭加強反詐欺工具的原因——為的就是應對這類浪費,並杜絕為同一人的醫療保險重複付款。」

他表示,聯邦政府將與各州合作,在清查註冊名單的同時,避免讓真正有資格的人失去保障。當一名受保人疑似有雙重登記時,將通知兩個州以便核實現狀。

CMS也將通知那些同時出現在Medicaid、CHIP及奧巴馬醫療計劃(Obamacare)名單中的人,要求他們取消其中一項登記,或通知Exchange該資料不正確。

2024年,美國在Medicaid上的支出超過6,180億美元。重複註冊只是眾多浪費支出的一種形式。

《大而美法案》包含幾項條款,旨在確保只有合格受益人才能加入該計劃。

其中一項規定將於2027年10月生效,屆時所有受益人須每6個月驗證一次資格,而非每年一次,以剔除收入超標者與非法居留者。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約有140萬非法移民登記參加了Medicaid。

此外,該法案還要求部分Medicaid投保人,每週必須從事20小時的就業、教育活動、訓練或社區服務活動。這項規定最早將於2027年1月1日生效,僅適用於沒有殘疾,且沒有撫養兒童或其他受扶養人的成年人。

根據健康政策智庫KFF的調查,約90%的共和黨人及超過半數的民主黨人支持這些新規。

然而,進步派智庫「預算與政策優先中心」(Center for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的吉迪恩‧盧肯斯(Gideon Lukens)與伊莉莎白‧張(Elizabeth Zhang)則批評,針對最低工時的要求「造成了行政障礙和繁瑣流程,導致即使是正在工作者、政策中得以豁免者,也可能因此失去保險資格」。

兩人指出:「這些規定也會導致正在轉換工作的民眾失去保障。」

截至2025年3月,約有7,100萬人登記參加Medicaid;另有700萬人參與CHIP計劃,另有約2,400萬人參加平價醫療法案的Exchange計劃。

原文「 Duplicate Medicaid Enrollees Cost Taxpayers $14 Billion a Year: Report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李沐恩#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大紀元2025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香蓮編譯報導)週五(7月18日),美國彼得森-KFF健康系統追蹤(Peterson-KFF Health System Tracker)發表分析報告:《個人市場保險公司申請保費上調幅度五年來最大》(Individual market insurers requesting largest premium increases in more than 5 years)。報告指出,對於通過《平價醫療法案》(ACA)購買健保的人來說,明年的保費可能再度大漲。

KFF對1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共105家ACA保險公司所做的分析顯示,明年大多數保險公司將申請調漲保費10%到20%,另有28家保險公司擬調升28%以上,這是自2018年以來,最大的ACA保費漲幅。

這些保費調漲仍需獲得州和聯邦保險監管機構核准,預計今年秋季將定案。

該報告指出,保險公司計劃把2026年的醫療保費中位數上調15%,對那些通過職場獲得健保的人群來說,也難以倖免。根據福利諮詢公司Mercer7月16日發表的報告,超過半數的大型雇主將在明年把更多健保成本轉嫁給員工及其家庭,例如提高自付額、共付額或其它自費門檻。

KFF表示,ACA保險公司將保費上漲歸因於醫療成本上漲、拜登政府任內實施的補貼稅收即將到期(該政策曾壓低保費),以及處方藥和醫療器材進口所受到的關稅影響。

健保費用高漲 疫情補貼將終止

KFF的ACA計劃政策分析師麥特‧麥高(Matt McGough)表示,推動保費上漲的首要因素是整體醫療支出的增加,這大約占預期保費調漲的一半。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拜登政府在COVID-19疫情期間推出的稅收補貼政策將在年底到期,這項政策曾降低了ACA保費,並推升了參保人數。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計,這項補貼結束後,約有500萬人可能失去健保。

KFF表示,該補貼終止後,ACA參保者的平均自付保費將上漲超過75%。麥高指出,健康狀況較佳的參保人可能選擇不再續保,留下需要更多醫療照護的人,可能使參加健保的人群的健康狀況惡化。

雇主將把更多成本轉嫁給員工

大多數在職的美國人是通過自己或配偶的雇主獲得健保。根據Mercer最新發表的報告,這些大型雇主明年將更傾向將健保成本轉嫁給員工及其家庭。

Mercer的報告顯示,51%的大型雇主表示「可能」或「非常可能」通過提高自付額或年度自費上限等方式,將成本轉嫁給員工。去年這一比例為45%。

雇主的健保支出預計在2025年增加6%,而在2026年增幅可能更大。Mercer健康和福利研究總監貝絲‧阿姆蘭(Beth Umland)表示,為抑制成本增長,雇主正在調整保險方案。

她表示,在本世紀初,因勞動力市場緊縮,雇主不願意將健保成本大幅轉嫁給員工;但如今醫療成本上升幅度超過通脹,愈來愈多公司願意這麼做。

她補充說,愈來愈多雇主提供「較窄網絡」(narrower networks)保險計劃,鼓勵員工選擇與保險公司有協議的特定醫師和醫療機構,以獲得折扣。

《大而美法案》對健保的影響

有專家表示,目前仍不確定川普(特朗普)總統簽署的《大而美法案》會如何影響明年的ACA保費。

麥高說:「川普的減稅法案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保險公司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由於該法律要求成年、非殘疾者需要工作或從事義工才能符合醫療補助(Medicaid)資格,預計有數百萬人將失去醫療補助資格。

該法律將終止ACA的自動續約機制,未來購買保險的人必須每年主動更新收入和其它相關資料。

川普政府官員表示,拜登政府在Medicaid和ACA註冊政策上過於寬鬆,導致詐騙和濫用情況普遍。

7月17日,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 CMS)發布新聞表示,發現約280萬美國人可能同時在多個州註冊Medicaid和兒童健康保險計劃(CHIP),還同時享有ACA補助計劃。該機構表示,已採取措施,防止民眾同時享有多份由納稅人補貼的健保計劃。

責任編輯:任子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國健康保險公司 Elevance Health(ELV-US) 週四公布第二季財報,因醫療成本持續偏高,表現不如華爾街預期,還下修了今年的獲利預測。受到消息影響,該公司股價大跌 12%。Elevance 是首家公布第二季財報的大型健康保險公司,因此市場特別關注。

Elevance 表示,旗下的平價醫療法案(Obamacare)個人保單和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支出比預期高,這對整體財報造成不小的壓力,也讓投資人對整體保險業的醫療成本感到更加擔憂。

獲利預期下修,醫療支出飆高

第二季調整後的每股盈餘為 8.84 美元。Elevance 現在預估今年調整後的每股盈餘約為 30 美元,比之前預期的 34.15-34.85 美元下修不少。

儘管下修,但市場原本就有預期到這樣的情況,因此分析師表示,這次的財報雖不理想,但還算在可接受範圍內。

Elevance 也預估,今年的醫療損失率(MLR)約為 90%,代表公司賺進的保費中,有九成都花在實際醫療支出上。這個比率越高,代表公司賺的越少。而第二季的實際醫療損失率是 88.9%,略高於分析師原本預測的 88.7%。

高醫療支出是整個產業的問題

不只有 Elevance 碰到這樣的困難,過去 3 個月,美國其他幾家保險公司像是 UnitedHealth Group(UNH-US)、Centene(CNC-US) 和 Molina Healthcare(MOH-US) 也都提到類似問題,政政府支援的保險計畫,像是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Medicaid 和 Obamacare 的醫療支出都不斷上升。

這些計畫受到政府補助與法規影響很大,但補助金額有限、規定又常變,讓保險公司很難正確預估成本。Gabelli Funds 投資組合經理 Daniel Barasa 表示:「現在所有政府資助的保險計畫,不管是費用還是補助,整體變數都很高,未來一年可能還會更不穩定。」

川普政府的新政策帶來的影響

Elevance 還提到,如果川普政府的《大而美法案》要求 Medicaid 受益人必須工作才能續保,會讓一些相對健康、能工作的人無法繼續使用 Medicaid,留下來的大多是健康狀況比較差、醫療支出比較高的病人,進一步提高醫療支出,也會拉高保險公司的支出風險。不過,公司也強調會與各州政府合作,盡量保障這些低收入族群還是能持續有保險可用。

Elevance 財務長 Mark Kaye 表示:「即使外部條件仍在變動,我們仍會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例如調整保費與成本,確保長期穩定經營。」

補助快沒了又看病的人變多,2026 年保費可能更貴

在疫情期間,政府為了讓更多人買得起保險,特別提供了一筆稅務補助給買 Obamacare 保險的人,也就是幫你付一部分保費。這筆補助目前預計會在 2026 年結束。Elevance 說,因為這筆補助快沒了,未來到底還會有多少人繼續買這種保險,變得很難預測。

Morningstar 分析師 Julie Utterback 認為,Elevance 應該會提高 2026 年的保單保費,以提升利潤,而不是用低價搶客戶。但她也提醒:「目前醫療使用率這麼高,可能會讓公司在訂價時更有壓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 何文勝/高雄報導

為深化實習合作、強化護理人才培育品質,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與長庚醫療體系於7月17日展開專業交流。長庚護理主管團隊親臨校園,與校方針對教學與臨床整合進行深入討論,展現雙方對護理教育的高度重視與長遠規劃。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護理管理部陳淑賢組長代表長庚體系表達合作願景。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護理管理部陳淑賢組長代表長庚體系表達合作願景

此次交流強調資源互補與優勢共享。長庚醫療體系憑藉豐富的臨床實務經驗與先進設備,提供學生多元且具挑戰性的學習環境;樹人醫專則以紮實的理論訓練與多元實作課程,致力培養具備臨床判斷力、批判思維與人文關懷的全方位護理人才。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林品瑄校長代表學校致贈紀念禮品

會中雙方針對實習合作機制、護理人力配置及未來發展策略展開深度交流,並共同規劃從低年級的醫院參訪、志工服務學習,到高年級的臨床實習安排,使學生自求學階段即能接軌臨床,熟悉醫療現場,穩健邁入專業職涯。

這項跨機構合作不僅縮短教室與病房之間的落差,更強化學生面對多變醫療挑戰的適應力與自信心,實踐「贏在起跑點」的教育目標,全面提升臨床即戰力與就業競爭力。

雙方一致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資源整合與策略聯盟,共同培育專業扎實、富有人文素養的護理新秀,為台灣醫療體系注入穩定且溫暖的護理力量。

 

 

 

The post 樹人醫專與長庚醫療體系攜手育才 強化臨床接軌、贏在起跑點 first appeared on 崛起新傳媒.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近年來,醫療器材市場需求表現穩健且強勁,背後牽涉到人口老化、慢性病持續增加、醫療技術更新,以及保險支付政策等多重影響。從大型醫院到保險公司,再到醫療器材製造商,整個產業鏈都看見這股結構性成長動能。

醫院端:醫療手術量與設備需求同步增長

美國最大醫療服務集團HCA Healthcare(HCA-US)在2025年展望中表示,隨著年長人口補做非急迫性醫療手術,醫療照護需求將長期維持高檔。HCA於2024年第四季,同院區住院人次年增3%,急診人次年增2.4%,顯示出醫療服務量穩步上升,直接推動設備採購。

手術機器人大廠Intuitive Surgical(ISRG-US)同樣看見顯著成長。2025年第一季,公司手術量年增17%,營收年增19%,設備安裝基數年增15%。ISRG指出,重複性收入(耗材、配件與維護合約)佔比持續提高,顯示醫療機構不只是購買設備,更會長期持續使用。

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JNJ-US)也展現強勁表現。其醫療器材&器械部門在剔除匯率影響後,2025財政年度第二季營收年增6.1%,達到85.4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的82.5億美元。成長主要來自Varipulse與Trupulse等新產品,以及Abiomed心臟幫浦Impella產品的雙位數增長。執行團隊表示,公司正積極押注心血管及外科手術領域,尤其是機器人手術,視為未來的核心成長引擎。同時,血癌療法Darzalex在第二季營收達35.4億美元,也超過分析師預估的33.8億美元。

保險公司觀點:醫療服務需求帶動器材消耗

美國最大醫療保險公司UnitedHealth Group(UNH-US)在財報中指出,隨著新會員增加及複雜病患需求攀升,醫療器材和相關服務消耗量不斷成長。公司也觀察到,醫療機構為提升效率與品質,積極導入新型醫療設備及數位化工具,進一步刺激需求。

背後隱含的趨勢

人口老化與慢性病盛行正成為醫療器材需求長期成長的關鍵推動力。隨著高齡人口比例不斷上升,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持續增加,醫療服務需求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這也讓醫療器材市場具備堅實的基礎動能。

同時,醫療技術快速進步,許多醫療機構為了提升治療品質、提高效率並降低整體醫療成本,積極引進各類先進設備,包括手術機器人和心臟幫浦等高效能產品。這不只帶動一次性大型設備的採購,也連帶增加了耗材與維護等重複性需求。

此外,保險支付政策也在默默改變醫療機構的採購策略。許多保險公司傾向支持那些能降低總治療支出的高效醫療器材,這進一步促使醫院加速設備升級,形成正向循環,推動整體市場持續成長。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Audrey Greenberg,一位橫跨金融、房地產和生物科技領域的傑出女性,正以其獨到的眼光和魄力,積極重塑醫療保健的未來。她不僅在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深耕數十年,更在風險投資、企業創建和商業策略方面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本文將深入探討Greenberg的職業生涯軌跡、主要成就以及她對醫療保健產業的影響。

從華爾街到細胞治療:Greenberg的轉型之路

Greenberg的職業生涯始於金融業,憑藉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卓越的交易能力,在房地產領域建立了龐大的事業平台,並成功主導了數十億美元的交易。然而,一次與醫療體系的親身接觸,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方向。由於長子罹患膽脂瘤,Greenberg在費城兒童醫院(CHOP)目睹了先進的細胞療法在治療方面的巨大潛力,但也意識到這些療法在生產和規模化應用上的瓶頸。

Greenberg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巨大的未滿足需求,並決定運用她在房地產領域積累的經驗和技能,為醫療保健產業帶來變革。她共同創辦了突破性藥物中心 (Center for Breakthrough Medicines, CBM),旨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以提高救命療法的可負擔性和可獲取性。

突破性藥物中心:Greenberg的里程碑

CBM的成立標誌著Greenberg在生物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她成功地為CBM籌集了超過5億美元的資金,並帶領公司被SK集團收購,使其成為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的領先企業。在Greenberg的領導下,CBM致力於解決細胞和基因治療生產和規模化應用的挑戰,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

Mayo Clinic:Greenberg的新篇章

Greenberg目前擔任Mayo Clinic的風險合夥人,負責領導企業範圍內的風險創造、戰略資本市場、機構分拆以及變革性科學和護理模式的商業化。她致力於在Mayo生態系統中建立和擴展下一代醫療保健公司,涵蓋治療學、診斷學、賦能平台和數位醫療等領域。

多元成就與影響力

Greenberg的卓越貢獻和領導力獲得了廣泛認可,榮獲多項殊榮,包括《藥物製造者》權力榜(兩次)、Titan 100(三次)、Titan名人堂、費城權力100強、最具影響力的費城人、女性影響力人物、年度領袖和醫療保健權力人物等。此外,在她領導下,CBM也獲得了年度最佳初創企業、年度最佳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倡議、年度技術轉化者、年度最佳交易(兩次)和年度最佳雇主等獎項。## Greenberg的未來展望

Greenberg的目標是建立能夠改變護理方式、提升體驗並擴展重要事物的風險投資。她積極參與多個董事會,並活躍於專注於女性領導力、醫療保健創新和公私合作的行業組織。她持續關注醫療保健產業的發展趨勢,並致力於推動產業的創新和變革。

總結

Audrey Greenberg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她將其在金融和房地產領域的經驗成功應用於生物科技領域,為細胞和基因治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她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創新,並致力於改善醫療保健的可負擔性和可獲取性,為全球患者帶來希望。Greenberg的職業生涯軌跡和成就,不僅展現了其個人的卓越能力,也體現了跨領域合作在推動醫療保健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她對未來的展望,更預示著醫療保健領域將迎來更多變革和突破。Greenberg的故事激勵著更多人投身於醫療保健創新事業,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GO-AI-7號機 Wed, 16 Jul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HTTP Status 400 – Bad Request


Type Exception Report

Message Invalid character found in the request target [/h5/docDetail.jsp?id\u003d101054787\u0026channel\u003d4372]. The valid characters are defined in RFC 7230 and RFC 3986

Description The server cannot or will not process the request due to something that is perceived to be a client error (e.g., malformed request syntax, invalid request message framing, or deceptive request routing).

Exception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nvalid character found in the request target [/h5/docDetail.jsp?id\u003d101054787\u0026channel\u003d4372]. The valid characters are defined in RFC 7230 and RFC 3986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InputBuffer.parseRequestLine(Http11InputBuffer.java:490)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cessor.service(Http11Processor.java:261)
	org.apache.coyote.AbstractProcessorLight.process(AbstractProcessorLight.java:65)
	org.apache.coyote.AbstractProtocol$ConnectionHandler.process(AbstractProtocol.java:888)
	org.apache.tomcat.util.net.NioEndpoint$SocketProcessor.doRun(NioEndpoint.java:1597)
	org.apache.tomcat.util.net.SocketProcessorBase.run(SocketProcessorBase.java:49)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runWorker(ThreadPoolExecutor.java:1149)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hreadPoolExecutor.java:624)
	org.apache.tomcat.util.threads.TaskThread$WrappingRunnable.run(TaskThread.java:61)
	java.lang.Thread.run(Thread.java:748)

Note The full stack trace of the root cause is available in the server logs.


Apache Tomcat/9.0.41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灣新聞雲]記者劉鳴龍/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耳鼻喉科醫師陳培榕,自願到花蓮服務長達三十年之久,率先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一路為花東育成留住傑出醫療人才,不遺餘力提升東部頭頸癌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生活品質,榮獲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頒發2025年「醫療奉獻獎」,表彰其始終如一的付出和貢獻,各界均感實至名歸。

就讀台大醫學院的陳培榕係於1986年,到花蓮慈濟醫院支援擔任實習醫師,因為喜歡花蓮的清淨質樸,加上與世無爭的個性,1993年升任主治醫師,他即自願從台大到花蓮慈院服務;耳鼻喉科從此由他「一人科」開始,白天門診與手術,夜晚照顧病房與急診,全年無休,隨時待命;不論門診到多晚下診,總不忘到病房巡視關懷住院患者。

有鑑於東部地區頭頸癌盛行率高,陳培榕副院長整合外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營養、復健等專業,於1998年率先於東部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致力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推動病人的功能保留,造福無數東部病患,晚期病人則為其設計個別化療程,讓患者在花蓮也能獲得全方位照護。

為了培育人才、讓醫療扎根東部,他時常邀請臺大師長前來花蓮協助教學、引薦人才,在東部積極推展研究。由於頭頸部腫瘤手術難度高,他親自指導後進,擔任學生助手,傳承臨床與手術經驗,讓西部醫師盛讚花蓮慈院耳鼻喉科為「大刀的故鄉」。

另外;陳副院長從1999年玉里慈院啟業以來,南下至距離花蓮近百公里遠的玉里看診,至今二十餘年之久未曾間斷;更赴東海岸、台東、綠島等地義診、往診;而在 COVID-19 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他更親自堅守第一線,投入社區篩檢、轉診與遠距照護,守住花蓮地區的防疫陣線。

陳培榕副院長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崗位、守護鄉親,在繼獲得「2016年花蓮縣醫師公會醫療奉獻獎」、「2023年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醫療奉獻獎」之後,今年更榮獲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於年會頒發「2025醫療奉獻獎」,以表彰他對偏鄉持續不輟的無私奉獻。

陳培榕副院長強調:身為醫師的本分就是要救人!他只是盡醫師本分,不算奉獻,可以為東部地區盡一份醫師的責任,也能享受東部的風土人情,作育英才,讓病人活得更自信、更健康,對三十餘年的行醫生涯而言,他已感覺「心滿意足」。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